评测机构勒索游戏开发者?别急,咱们Steam鉴赏家早就在干了。

可能最近大家都听说了IGN和Sweetbaby以女权之名向《黑神话:悟空》勒索七百万美元的传闻。

但是实际上,在独立游戏或手机游戏等体量更小的游戏舞台里,这种“评测机构倒反天罡勒索开发者”的事情,早就有人在干了,至今每天都在上演——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,都有大批人在以此谋利。

评测机构勒索游戏开发者?别急,咱们Steam鉴赏家早就在干了。插图

只不过圈子太小,事传不出去罢了。

前段时间,圈子里有位游戏发行从业者给咱开了个瓜。

瓜的主角是Steam上的两个鉴赏家,姑且就称呼为没头脑和不高兴把。

没头脑和不高兴原本无怨也无仇,每天就是做做评测,发发鉴赏,时不时还会在评论区同框。

评测机构勒索游戏开发者?别急,咱们Steam鉴赏家早就在干了。插图1

可不知怎么的,没头脑突然向不高兴发起了进攻——他跑到后者大加赞赏的A游戏的评论区里,爆料游戏团队雇人刷好评,而不高兴就是其中的一员。

不高兴也不是好惹的,直接来了招以彼之道还彼之身。

评测机构勒索游戏开发者?别急,咱们Steam鉴赏家早就在干了。插图2

于是,战争开始了。他们辗转于双方推荐游戏的评论区里,一骂游戏团队花钱雇水军、二骂对方是欺骗粉丝的垃圾鉴赏家,三骂粉丝都是买的……..吵的不可开交。

所以,谁是无辜的哪个呢?

答案是,一丘之貉。不高兴虽然没从游戏A身上赚到钱,但的确是收钱办事的水军,有在各种游戏下刷好评;没头脑也不是白莲花,身份亦是水军,不然也攻讦不到要害。至于为何要主动挑事,理由很简单——制作者没给他送免费的Key,后又被不高兴贴脸嘲讽,遂怒从心中起,恶向胆边升。

评测机构勒索游戏开发者?别急,咱们Steam鉴赏家早就在干了。插图3

若事情到此为止,这事也就那样,大家看个乐子就好,但,爆料人后面还有句话:

“两个鉴赏家不仅收钱刷好评,还经常以评测为名,从开发者那里索要过量Key。”

“一般都是20个以上,但评测只用一个,剩下的都卖了。”

评测机构勒索游戏开发者?别急,咱们Steam鉴赏家早就在干了。插图4

这性质可就不一样了。因为在Steam的规划里,鉴赏家与游戏开发者应该属于相互成就的关系。

小型游戏的开发者可以联系粉丝基数大的鉴赏家,送上免费Key供其评测,从而实现低成本宣发;鉴赏家不花钱就体验到许多游戏,也方便写出更多评测来吸引粉丝。如此各取所需,一同促进Steam的繁荣发展。

可从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案例中,我们能发现,这种生态已经被打破了。鉴赏家竟然剥削起了独立游戏的开发者,倒反天罡了这是!

所以,他们凭什么敢这么做啊?

会出现这种情况,V社难辞其咎。

评测机构勒索游戏开发者?别急,咱们Steam鉴赏家早就在干了。插图5

因为Steam对鉴赏家的推荐机制存在明显漏洞。他们的内容能够上首页、被推流,不是看内容写的好不好,获得的赞多不多,而是看其推荐游戏与玩家所玩游戏的关联程度。

例如你近期在玩一款肉鸽游戏,那就很容易看到另外一款肉鸽游戏的鉴赏家评测。

这使得只要大范围铺量,就能让鉴赏家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,也更容易增长粉丝,至于质量和可信度,则不在权衡范围之内。待粉丝数量提升之后,他们便有机会主动/被动的与一些独立游戏取得联系,取免费key。

到了这个阶段,许多鉴赏家都会以“评测换取免费Key”为噱头,吸引普通玩家加入鉴赏小组,让他们为自己打工,产出更多评测,从而增加评测覆盖率,提高影响力。

评测机构勒索游戏开发者?别急,咱们Steam鉴赏家早就在干了。插图6

要影响力干什么呢?

如果是普通玩家,那可能只是想更好的白嫖的游戏,但如果是一些心怀鬼胎的家伙,结果就不太一样了。

在两年前,Steam曾上线过一款名为《鳄鱼侦探布罗格》的冒险游戏。

游戏画风独特,玩法扎实,内容体量相当庞大,存在多线剧情和分支结局,全流程下来要二十多个小时,整体质量算不上神作,但绝对不差。

为让正式版表现更好,在上线前,开发者法布里斯还主动联系了媒体、招募了玩家进行测试,期间反馈几乎零差评,这令他充满了信心,但游戏发售后的评价却截然不同——有大量鉴赏家为之打出了差评。

评测机构勒索游戏开发者?别急,咱们Steam鉴赏家早就在干了。插图7

对《鳄鱼侦探布罗格》而言,这相当致命。因为常规情况下,独立游戏能获得的评价非常有限,往往就几百条。基数少,就令游戏的整体评价相当脆弱,很容易因几条差评的出现,从好评如潮跌到褒贬不一。所以每条评价都关乎游戏的生死,也关系着制作者多年努力是否会沦为泡影。

鉴赏家的评测虽不会被统计进玩家评测,但他们总会出现在显眼的区域,就像一个巨大的广告牌,一个“专家评论”,很容易造成坏的影响。

法布里斯很担心这种情况成为现实。

为这款游戏,他辞掉了稳定的工作,努力开发了六年。在此基础上,还做了十多种语言的本地化,给每个角色都加上了真人配音……但现在,这些努力似乎都要付诸东流水了,他不甘心。

那,这些鉴赏家的差评都是客观的、公证的吗?

打开对应信息会发现,里面全都是些穆棱两可的话语。比如说什么“缺乏打磨”、“看起来很痛苦,玩起来更痛苦”、“操作和解谜的粗糙程度足以摧毁整个游戏体验”…….观点鲜明,但缺乏案例支撑,既不客观也不公证。

法布里斯仔细观察了这些鉴赏家,然后发现了个怪事:

评测机构勒索游戏开发者?别急,咱们Steam鉴赏家早就在干了。插图8

其中几个账号,有海量的游戏评价,但清一色好评,只有《鳄鱼侦探布罗格》为不推荐。同时,他还在互联网上看到了《鳄鱼侦探布罗格》Key的购买链接,且价格要比Steam低得多。

结合这两条线索,法布里斯做出了自己的猜测。

廉价Key的来源很好解释,因为这就是他自己送出去的。那还是在游戏发售前,法布里斯曾收到大量以媒体、主播或鉴赏家的名义向他索要游戏key进行评测的邮件。

针对这些饥渴的信件,他很谨慎。因为圈子里的朋友有告诫过,说这些都是骗Key的假玩家,背后存在一条针对独立游戏的灰色产业链。

有些人会通过买粉等方式快速建立高流量鉴赏家/KOL账号,并以撰写评测为理由,从开发者手中骗取key,然后将其在网上挂售。事虽如此,但法布里斯不想错过真心的评测者,于是构思了一个对策

——只发送免费序章的Key。

评测机构勒索游戏开发者?别急,咱们Steam鉴赏家早就在干了。插图9

这是个针对倒卖者的陷阱。如果激活者是普通评测者,那他肯定会发现问题,并向开发者反馈。倒卖者则不然,毕竟他们不会真正游玩。最终发出去的Key有七十个,反馈的仅三人。

换言之,有几十个Key流向了市场,成为了网络上的低价商品。其结局不难预料,无非是被卖给了普通玩家、然后被激活。这些消费者肯定很愤怒,因为他们花钱买来的只是个序章,事后肯定会去投诉、质问。

法布里斯由此推测,“假鉴赏家”们应该是被投诉后恼羞成怒,才纷纷跑来Steam打差评。

(“现在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鉴赏家差评了吧”——对开发者的贴脸嘲讽)

为获得帮助,他将事情经过与自己的猜测分享到了互联网上。基于他的遭遇,有玩家对这些鉴赏家进行了排查,得到的结论是:很大概率是一个人。因为账号注册日期主要集中在一天,账号粉丝数量也大差不差,估计是同价位的粉丝套餐,最重要的是,管理人账号是同一个。

在掌握证据之后,法布里斯向Steam提起了申诉,几个小时后,这些鉴赏家账号被封禁了。

评测机构勒索游戏开发者?别急,咱们Steam鉴赏家早就在干了。插图10

事后,《鳄鱼侦探布罗格》获得了它该有的评价,好评如潮,延续至今。

这是发生于2022年的故事,但真正的起源远远早得多。现在已经是2024年,但暴行并未停止,于是就有了开头提到的没头脑和不高兴。

相比于法布里斯遇到的骗子,这两位的行为更加恶劣。前者至少还用了影分身进行掩饰,有打造虚假的自媒体账号,属于“欺诈”;后者就属于纯粹的流氓了,走的是“勒索”路线。

按照咱的了解,这些人首先会选择欺诈,如果制作者没上套,那他们就有可能采取后续措施,用差评对游戏进行爆破,将一个产品摧毁殆尽。

就“夫人你也不想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游戏上线后差评如潮吧?”

敢做出这种暴行的流氓并不多,像没头脑和不高兴就大概率不在此列,但他们却是这种无形恐怖的受益者。因为体量小的开发者不敢赌这些人的枪里有没有子弹,所以很多人选择了妥协。

那,谁才能改变这种“不给key就差评”的乱象呢?

对此,咱本来想聊聊玩家能做点什么,但我了解的越多越觉得,普通玩家很难参与进去。

评测机构勒索游戏开发者?别急,咱们Steam鉴赏家早就在干了。插图11

只因这是Steam平台的结构性问题。

鉴赏家曝光量高是算法导致的;打造一个有粉丝基础的鉴赏家账号也不难,花点小钱买粉丝就是了,毕竟账号注册没有门槛;普通玩家在购买游戏时就是会被评价影响,这是人之常情;无关品质,小成本游戏就是容易被几个差评搞烂,然后推荐权重一落千丈,成为败犬…….能对这些结构进行修正的只有V社。

评测机构勒索游戏开发者?别急,咱们Steam鉴赏家早就在干了。插图12

我不认为V社不了解这些问题,也不觉得这些东西有棘手到难以下手。他们完全可以修改推送机制、增加鉴赏家的验证或注册门槛、为体量小的独立游戏提供另一套评价标准……..但,这么多年了,情况依旧,他们还是只收到报警,然后出警,完全没在环境上做出什么大刀阔斧的改动。

评测机构勒索游戏开发者?别急,咱们Steam鉴赏家早就在干了。插图13

于是,相同的事件不断上演,没头脑和不高兴也借此成为了Steam的“游戏产业守护者”

温馨提示:
1.本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!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发送邮件至:wayzt1314@163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!
2.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影片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,转载内容遵循避风港原则,不受本站保护。
3.所有UGC内容仅限于参考和学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更多问题欢迎阅读“服务申明”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